服裝消費價增量減,品牌升級力度加大
瀏覽:2285 發布時間:2019年4月12日 來源:全國中華商業信息中心
一、 服裝消費市場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2018年,限額以上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實現9870.4億元,累計增長8.5%,增速較2017年提高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服裝零售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增速加快趨勢,且增速超過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平均增長水平2.8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累計增長4.1%,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衣著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持續下降,2018年占比為6.5%,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和過去相比,人們在醫療、教育、服務等項目上的開支占比越來越大,必然擠壓服裝消費。
二、 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售價增量減
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額累計增長0.9%,增速較2017年放緩4.5個百分點。其中,男裝累計增長0.4%,增速較2017年放緩1.9個百分點;女裝累計增長0.9%,增速較2017年放緩4.7個百分點;童裝累計增長6.7%,增速較2017年放緩1.1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量累計下降4.2%,增速較2017年放緩8.4個百分點。價格上漲是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2018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單價累計上漲5.3%,較2017年提升4.1個百分點。
三、 服裝網購市場向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電商快速發展,網購消費增速明顯快于線下實體店,但隨著網民增速放緩,以及銷售規?;鶖档臄U大,網購增速開始出現回落。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4%。其中,穿類商品網上實物零售額累計增長22%,增速較年初放緩14.8個百分點。我國網購市場發展到今天,消費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網購人群不僅關注品牌的營銷活動,而且也會在意品牌知名度、服裝質量、以及款式樣式。因此,隨著線上流量增長趨緩以及競爭愈發激烈,許多以實體店渠道為主的品牌在線上銷售的優勢日益明顯。
四、 年輕化、時尚化品牌升級力度加大
傳統服裝品牌近年來加大核心業務上的投入,回歸到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定位上:一是細化服裝設計,從單一風格拓展為休閑、潮流、都市、街頭、森系等多樣風格,滿足消費者年輕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二是創新開展跨界合作,借助其他行業知名品牌的潮流特點,提升服裝品牌的形象升級,實現跨界共贏;三是推出設計師聯名款,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四是推送新生代偶像明星、網紅等爆款,形成粉絲經濟;五是加大對時裝秀、重大活動以及社交媒體的投入,保持市場熱度。
五、 門店升級效果顯著
2018年,服裝品牌門店調整力度較大,新渠道布局和精簡存量門店同時進行,通過升級門店形象、調整陳列布局、改善視覺效果、引入智能設備、提升服務質量等一系列措施為消費者創造更加有溫度的購物環境和更豐富的購物體驗。門店升級和產品升級相匹配的品牌在今年取到明顯成效,業績提升速度較快。例如波司登通過參與紐約時裝周、推出國際設計師聯名款、提升門店科技感、場景感等措施,從服裝設計到門店形象進行全方位的品牌升級,實現羽絨服全年零售額突破百億元。
六、 科技感將快速融入時尚消費
人們對新科技的渴望將加快提升各行各業的科技含量,服裝消費的時尚元素將不僅是美觀、潮流,科技感也將成為一種時尚消費。服裝品牌將從產品設計、產品材質和門店環境三個方面加快科技與時尚的融合。一是重構產業鏈,打破生產端與消費端、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服裝設計與消費需求有效對接;二是推進產品創新,可穿戴設備和創新型面料將賦予服裝更多功能;三是增加門店科技感,3D試衣鏡、互動電子大屏、環境體驗倉等黑科技將更多地應用到門店,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七、 服裝品位將更多源自品質和專業
服裝是追逐時尚的商品,更是體現匠心的作品。盡管潮流層出不窮,營銷豐富多彩,但市場熱點的背后,是服裝品牌對主業的堅守,是消費者對品質的認可。隨著我國消費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人們將更加注重服裝內在的品質、功能和工藝,服裝消費的品位將更多地從品牌的歷史沉淀、功能的精準定位、設計的專業水平、工藝的精細程度、面料的質感舒適度、以及導購的服務品質中得到體現。
八、 消費者將更加關注品牌的社會形象
新一代消費者不僅關注商品本身,而且也會在意自身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從而重視品牌的社會形象。服裝品牌將堅持誠信經營,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恪守契約精神。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等實際行動,為社會傳播正能量。